本文檔系統闡述站內搜索數據的提交流程、技術規范及格式要求,涵蓋XML數據文件與sitemap索引文件的定義、結構限制、更新策略、抓取時效及收錄機制,并針對不同數據類型(通用、小說、影視等)提供格式說明,旨在幫助開發者規范數據提交,提升站點內容在搜索系統中的展現效率與質量。
站內搜索數據提交需遵循標準化流程,確保數據可被搜索引擎高效解析與處理。具體操作包含以下關鍵環節:
1. XML數據文件定義
XML數據文件是站內搜索數據提交的核心載體,需遵循UTF-8編碼規范,以標準XML格式結構化存儲網頁URL及相關元數據。其基本框架以``為根標簽,每條數據通過``標簽包裹,必填字段包括頁面地址(``,長度不超過256字節),可選字段包含最后更新時間(``,格式為YYYY-MM-DD)、更新頻率(``,可選值為always/hourly/daily等)、優先級(``,范圍0.0-1.0)及擴展數據區(``)。擴展標簽內可定義標題、內容、標簽、縮略圖等屬性,用于豐富搜索結果的展現形式與篩選維度。
2. Sitemap索引文件應用
當需提交大量XML數據文件時,可通過sitemap索引文件進行統一管理。索引文件以``為根標簽,每個``標簽指向一個XML數據文件的URL(``),并標注該文件的最后修改時間(``)。此機制避免逐文件提交的繁瑣操作,尤其適用于大型站點,提升數據提交效率。
3. 文件限制規范
為保障數據處理效率與服務器穩定性,XML數據文件需滿足:單文件包含URL數量≤5萬個,文件大小≤10MB;sitemap索引文件包含的XML數據文件數量≤5萬個,單文件大小≤10MB。超出限制可能導致提交失敗或處理延遲。
4. 更新周期設置原則
百度Spider會依據``字段參考抓取頻率,因此需根據實際內容更新動態調整該字段。需注意:僅當新增URL或URL對應頁面內容發生結構性變更(如分類調整)時需更新文件;若僅是頁面正文內容局部更新(如帖子回復),無需重新提交文件。
5. 抓取時效與收錄機制
數據提交后,百度通常在1小時內啟動處理,處理時長與文件大小正相關。當前默認抓取速度為10url/s,考慮網絡損耗,單站點日均抓取量可達50萬。站內搜索會收錄所有提交數據,但百度網頁搜索是否收錄取決于頁面質量,需結合內容相關性、用戶體驗等綜合評估。
站內搜索數據文件由固定標簽與擴展標簽兩部分構成,不同數據類型(通用、小說、影視等)對擴展標簽有差異化要求。
1. 數據文件基本結構
- 固定標簽部分:包含``、``、``、``、``、``、``、``共8個標簽,均為所有數據格式的通用字段。其中,``必填且需以“http://”開頭,``需嚴格遵循YYYY-MM-DD格式,標簽順序不可隨意調整且大小寫敏感。
- 擴展標簽部分:根據站點類型定義,用于標識正文內容與周邊屬性(如標題、縮略圖、作者等),直接影響搜索結果的特型展現、篩選排序及權重計算。
2. 數據格式類型與規范
- 通用類型:適用于綜合類站點,擴展標簽包括標題(``)、內容(``)、標簽(``,最多20個)、發布時間(``,格式YYYY-MM-DDThh:mm:ss)、面包屑(``,最多4層)、縮略圖(``,最多10個)等,支持篩選與排序功能。
- 小說類型:針對文學類內容,必填字段包括作品名稱(``)、作者(``)、分類(``)、更新狀態(``)等,擴展字段含完成字數(``)、點擊量(``、``)、章節信息(``)等,需按層級嵌套結構組織數據。
- 影視類型:適用于影視類內容,核心字段包括影片名稱(``)、導演(``)、演員(``)、上映信息(``)、綜合評分(``)等,支持多標簽分類(如``)及地域篩選(``),需符合ISO8601時間格式規范。
XML數據文件、sitemap索引文件、數據格式規范、更新周期、收錄機制
本文檔旨在規范站內搜索數據的提交流程與格式標準,通過明確XML文件結構、sitemap索引管理、文件限制及更新策略,確保數據可被搜索引擎高效抓取與解析。針對不同站點類型(通用、小說、影視)的差異化格式要求,提供詳細的擴展標簽定義與應用場景,助力開發者優化數據質量,提升內容在搜索結果中的展現效率與用戶體驗,最終實現站點內容的有效觸達與價值傳遞。